《<道德经>其实很好懂》

度阴山著

读客文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相关资料图)

《道德经》虽然只有5000多字,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揣摩。要想让人懂得一个道理,最好的方式是什么?那就是从故事讲起。本书作者花费十多年研究老子,并结合100多个历史小故事对原文中每一句箴言进行讲解,从“轮扁制轮”读懂“道可道非常道”、从“推恩令”读懂“无为”等,破除《道德经》注解晦涩难懂的文风,让更多人读懂《道德经》。

>>内文选读:

1、推恩令的内容很简单:将原本只能由诸侯嫡长子继承的封地,分给诸侯的所有孩子。久而久之,封地被切割,大诸侯变成了小诸侯,大诸侯的威胁消解于无形。这就是无为。其要点在于,当你和对方交流时要使对方“无知无欲”。“无知”是让他对你的行为没有意见;“无欲”是对你没有攻击的欲望和理由。以推恩令为例,那些被分配地盘的孩子,肯定对汉武帝没有意见,也肯定对汉武帝没有攻击的欲望和理由。

当然,推恩令的套路只能在以血缘为重要纽带的中国古代家族才能畅通无阻,因为血缘关系的特殊性以及为了顾及家族脸面,诸侯们只能咬牙中计。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破解推恩令呢?

有人说,可以不执行汉武帝的命令。那不必汉武帝出手,大诸侯的儿子们就会把他大卸八块。推恩令的方法论是无为,指导思想则是人性的恶。没有人会拒绝遗产,所以,人性在,推恩令就没办法破解。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如何让你的对手“无知无欲”呢?老子的办法是“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这些办法都温和到极致,不会让对方有丝毫反感或产生敌意,切入人性,不露痕迹。不推崇贤能之士,符合大多数平庸之人的心理;不看重华贵之物和刺激人的物质欲望,更符合绝大多数底层人民的现实。至于让大家没事少胡思乱想,有时间多锻炼,吃饱饭,简单生活,管好自己少管他人的虚、实、弱、强,更不会让人排斥。通过这些“有为”小动作,人必然会达到无为的大境界。

2、天下的水从来不走直线,也从来不去人人羡慕的高处,而是九曲十八弯,永远处在卑洼之地。原因很简单,他不走直线,是尽可能地让更多万物获利;它不会和被它滋润的任何一物讲条件,这是不争;它处卑下,是一种有实力、有资格的谦虚。

老子在这里说,水的七中特质(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可以作为圣人的特质。归根结底,我们学习水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不争不是没办法争,而是有资格争却不去争。

你只要一争,就输了。

3、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的结论就是:人要效法自然。自然,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又可以理解为大势。顺应大势就是自然而然,好比顺风走,不必太用力就能事半功倍,但如果逆风走,困难可想而知,结果也未必好。

老子说,道在永远地重复转圈(大曰势,势曰远,远曰反),这和中国的那句古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异曲同工,也和孙悟空的“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类似。如果道在转圈,那我们有两种方式遵循道,一是紧跟道跑,二是抓住道跑。

在老子看来,紧跟道跑太累,属于有为;抓住道跑,属于无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是自讨苦吃,在老子那里,正确的做法是“追风来,不如等风来”。

道是循环往复的,风肯定要回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