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单只权益ETF规模破千亿后,ETF市场再迎政策利好。

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告称,自8月10日起,将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发布时间调整为不短于3个月,而此前的规定要求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将有助于机构优化指数基金的布局,提升指数基金的开发效率。近年来,ETF因其交易成本低、持仓透明、品类丰富等特点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产品规模持续呈正增长态势。


(资料图)

非宽基股票指数发布时间缩短

8月10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公告,对《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主要针对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将非宽基股票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修订为不短于3个月。

来源:上交所官网

来源:深交所官网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此次将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发布时间调整为不短于3个月,将有助于机构优化指数基金的布局,使产品更加贴合市场动态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了指数基金的开发效率,有利于指数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目前,基金管理人拟开发指数基金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其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应当符合四项要求:一是标的指数的成份证券数量不低于30只;二是标的指数的单一成份证券权重不超过15%且前5大成份证券权重合计占比不超过60%;三是标的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3个月,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指数除外;四是权重占比合计90%以上的成份证券过去1年的日均成交金额位于其所在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前80%。

近年来,公募指数基金发展较快,在发挥资产配置工具属性、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服务财富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正向作用明显。然而,在相关业务发展的同时,个别指数基金也暴露出忽视标的指数质量等问题,需相应完善风控机制。为了规范指数基金投资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指数基金高质量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初版于2021年1月发布。

《指引》共十三条,对管理人专业胜任能力、标的指数质量、指数基金投资运作、ETF 及联接基金特殊监管要求等进行了规范。《指引》要求,对于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指数基金,其指数发布时间要求可适当放宽。2022年5月,交易所对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明确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指数基金开发,经中国证监会认可,可予以指数发布时间的豁免。而此次修订,则是进一步明确放宽了相关指数的发布时间。

ETF规模激增,优势凸显

2004年底,我国境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2019年,除货币外的指数基金规模破万亿;2021年,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破万亿。交易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指数基金总规模2.6万亿元,其中ETF总规模1.8万亿元。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变化,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有所放缓,与此同时,被动权益投资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就二季度披露的数据来看,ETF规模增长迅速,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多只ETF在季度内的份额增量超过100亿。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管理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是全市场首只规模超过千亿的宽基ETF。

ETF缘何深受投资者青睐?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ETF具有多重优势,一是交易成本低,灵活度高;二是发展速度快,品类日趋齐全;三是持仓透明,投资主题明确;四是产品筛选相对简单。

交易特点方面,ETF的交易成本低,交易周期短,交易便利度高。在轮动较快的市场中,ETF可以在盘中较灵活地进行买卖,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操作更为灵活,相比场外基金更能获得额外的交易收益。

发展速度方面,随着更多细分领域的特色主题被挖掘,ETF的数量不断增加,品类持续丰富,对其他产品的持仓替代效应不断增强。

持仓方面,ETF操作透明度高,仓位集中,风格稳定不漂移,易于投资者进行跟踪和研究。

产品选择方面,在基金产品数量较多的情况下,ETF的筛选相对简单直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在市场低迷时抄底买入和定投,有利于市场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关键词: